UG环球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范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中国梦孝敬力量

锅炉公司产品领跑世界清洁装备能源大会“清洁煤电机组”榜单

来源:UG环球官网

浏览量:

宣布时间:2022-09-01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日前,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主办的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四川德阳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向大会举办致贺词,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执行主任照料、匈牙利前总理出席集会并划分致辞。会上,组委会重磅宣布了“2022先进清洁能源装备”展示推介名单,UG环球官网锅炉“1000兆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660兆瓦级燃用高碱煤超超临界锅炉”“350兆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三个项目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能效指标乐成登榜,占比全部“清洁煤电机组”的37.5%以及其中锅炉设备的50%,继续领跑行业。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1000兆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锅炉公司自主研制的华能莱芜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华能莱芜项目一经投运,就成为了世界上参数最高、能耗最低、节能减排最优的燃煤电站锅炉,并一举创立了机组发电煤耗254.17g/kW?h、净效率48.33%的世界燃煤发电新纪录,抵达世界领先水平,以绝对优势摘得2018年度亚洲电力金奖。锅炉公司自主研制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也成为目前燃煤锅炉中最先进、最成熟的主力产品,其系统化的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火电行业的清洁低碳生长。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锅炉公司依托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破解了准东煤燃烧“密码”,乐成攻克了高碱金属含量煤种高效清洁燃烧的世界性难题。锅炉公司自主研制出的100%燃用高碱煤超超临界锅炉,叫醒了储量极为富厚的准东煤资源,使我国具有的3900亿吨富厚储量的新疆高碱煤今后变废为宝,自主研发的“燃用准东煤超(超)临界锅炉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同探月工程、航母工程同期摘得中国工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660兆瓦级燃用高碱煤超超临界锅炉”代表项目——神华五彩湾电厂二期2×660MW超超临界全燃准东煤无掺烧锅炉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高标准投运,标记着锅炉公司以国家能源宁静、西电东送和新疆地区经济生长为己任,十年磨一剑,将锅炉准东煤掺烧比例提高到100%,真正实现准东煤全燃“无掺烧”。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锅炉公司坚持自主立异,立足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生长,面向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深度调峰需求,突破了“锅炉大型化带来的大标准空间效应流动不均匀性”技术瓶颈,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可实现深度调峰的350MW超临界CFB锅炉,实现了低热值劣质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国际能源署将项目所运用的低氮燃烧技术列为流态化燃烧技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350兆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代表工程同煤阳高2×350MWCFB流化床项目机组的顺利投运,标记着锅炉公司实现了CFB锅炉从亚临界参数到超临界参数的技术跨越。目今,锅炉公司正向着具有更大容量、更高参数的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CFB锅炉提倡“攻击”,彬长项目的自主研制事情正紧锣密鼓的推进中,雄厚的技术积淀将激励锅炉公司不绝续写CFB锅炉技术生长新的里程碑。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近年来,锅炉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生长战略,聚焦“双碳”目标,主行动为,推动能源结构厘革,致力于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自主立异力度,增强产学研用相助,在650℃-700℃高参数超超临界锅炉、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生物质(垃圾)清洁综合利用技术、CCUS、储能、氢能等领域开展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致力于打造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国之重器”,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孝敬哈锅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结果向党的二十大和公司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献礼。

UG环球·(中国区)官方网站

        据了解,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以“新能源?新智造?新时代”为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的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工业生长趋势,围绕工业热点和前瞻性问题,为中国与全球共话绿色转型、共享最新结果、共商工业相助搭建了一个高端相助交流平台。大会获得联合国工业生长组织、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等多家国际机构的支持,共设置主论坛、专题论坛、清洁能源装备展览会,以及清洁能源装备特色小镇与8大示范应用场景展示等14项运动。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头部企业卖力人、行业精英和政要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境内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法出席大会,聚焦工业生长和学术前沿进行了高水平的思想交流与看法分享。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