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学习时报》记者对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韩保江的访谈。)
记者:目今,如何进一步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韩保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基础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不绝完善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绝不摆荡”,即必须绝不摆荡地牢固和生长公有制经济,必须绝不摆荡地勉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生长。生长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目的是增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花样的形成,并利用“鲶鱼效应”增进国有经济生长。目今,最要害的是进一程序整国有经济结构,深化国企革新,增进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欧盟、美国等国家不认可我们的市场经济职位,觉得我们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里有许多政府的因素,把国有企业看做是政府调控的延伸,认为我们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国有经济生长中保存的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问题,如国有垄断造成的不平等竞争。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要害、最基础的仍然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革新,把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打造成最坚实,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优越性,最有影响力、发动力、控制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身分。
记者:我们国企革新改了三十多年,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韩保江:国企革新已经历了三十多年,从 1978年到 1982年搞“放权让利”,1983年到1986年搞“利改税”,1987到1992年搞经营承包制,1992年到200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股份制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再到2002年至现在在国资委的推动下进行的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解,国有企业革新不绝深入,取得了巨大的生长成绩。国有经济基本上向关系国家宁静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要害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工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至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同时把绝大大都竞争性领域让给了民营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配合生长的新花样。在这种花样下,不但国有经济规模不绝做大,民营经济也取得长足生长。也正是基于这个基础,我们才比较泰然地应对了2008年国际金融�;�。国有经济在这十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生长中,作用和孝敬是不可磨灭的。但现在又走到了一个思考国有经济革新生长的新节点,即国际金融�;蟮墓衅笠蹈镄氯绾谓徊缴罨�。
记者:那么在国际金融�;笳飧鲂碌慕诘闵�,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又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韩保江:�;�,世界经济形成一个“三足鼎峙”的新花样。一是以北美为代表的世界区域经济;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三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这群雄逐鹿的国际新花样里,中国的作用和影响是突出的。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块头最大、生长最快、制度最鲜明,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体,未来向何去?支撑中国经济的经济体制向那边去?经济体制中,最有特色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向那边去?国有企业不但要捍卫我们的社会制度,更重要的是怎样使中国三十多年的生长门路及生长经验,在全球更有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门路最焦点的是国有经济要立得住,不但要经得住像1998年、2008年这种风雨的考验,并且效率、立异、治理、比较优势都要更卓越,要真正担负起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要求的基础使命,这是考验国有经济很重要的一个试金石。
记者:如何进一步革新我们的国有经济,革新我们的国有企业?
韩保江:在国际金融�;笏伎脊衅笠�,我认为决定国有企业命运的有四个基础问题。
第一是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进一程序整。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付与的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宁静的作用,使之成为关注公共利益的新型国有经济。社会上对国企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分派、国有经济的摊大饼式的扩张式生长路径,是有批评的。凭据现代市场经济的生长要求重新定位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前提。
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点干好三件事。一是国家的宁静和稳定。二是调控和引导,国有经济是国家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一个手段、是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先行官,要切实作为政府实施经济政策、落实党和国家生长战略的工具,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流动起到示范、引导、增进作用。三是支撑和效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私人资本社会资本的作用,在私人资本社会资本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再引发国企的功效,形成国有经济跟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相互搭配、相互竞争、相互增进的花样,引发各方面的活力。
要走出国有经济比重越大、国有资本规模越大,社会主义属性就越强的认识。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应该是多样化、混淆型的。国有经济今天的成绩,与私营经济的充分生长密不可分。正是有了私营经济的充分生长,消化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分流的大宗下岗分流,社会才稳定;转型流失的税收,是民营经济的生长补上的。正是民营经济的竞争使国有企业爆发生长的压力和动力。所以,国有经济收缩战线的目的是给民营经济一定的生长空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平等竞争的市场态势。现在,有些西方国家重提国有化,这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上世纪70年代的革新是私有化,这种新自由主义带来了90年代的昌盛,但也埋下了国际金融�;囊�。在解决此隐患时,提倡国有化,这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一个螺旋式变迁的历程。
第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绝大部分都已上市,但大都是半股份化。即通过一个集团公司,下边镶嵌着若干上市公司,这样分公司是市场化的,母公司是国有独资,是行政化的。独资的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股份化的私有企业之间的摩擦,不协调的问题相当突出。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是集团公司的市场化。即在集团条理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非国有投资主体,把集团条理真正革新成民众的,向社会果真的公司。子公司是市场化的,只有把集团公司也市场化,按市场纪律运作,国有企业才华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实现集团条理革新这一纵深历程,要害要解放思想,可以接纳控股的方法。通过差别的国有企业配合参股,引进一些大的外洋投资主体成为股东,来破解已往相对关闭的融资方法。
第三是完善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多元化的结构要通过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来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最大的问题源于已往按企业法注册的集团公司和按公司法注册的下属二级公司间的矛盾,爆发“老三会”和“新三会”交织打斗的问题和“三心二意”的矛盾。凭据企业法,“老三会”是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凭据公司法,公司制企业的“新三会”是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因此,“新三会”如何去接受党委会的领导、职代会和工会的监督,现在为止仍没有很好的破解,容易造成权力真空,新旧治理结构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相互卖力的监督制衡系统。
破解这个问题,要凭据现代治理授权的原则,理顺两个基础关系,一是纵向的委托署理关系。厘清企业内部的委托署理关系,在企业经营治理者代表国资委来经营治理国有资产时,权力授受一定要清楚,坚持权责统一。二是横向的权力制衡关系。企业内部重要卖力人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而又不可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围绕这两个关系进行合理嫁接,要有主和辅,强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这一结构。党委会和董事会可以嫁接在一起,职代会可以和股东会嫁接在一起;如果职工入股,或购置公司股票,职工代表就可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工会也是如此。具体的人可以交叉任职,如党委书记可以当董事长。通过双向进入,增进老三会向新三会嫁接、靠拢,形成一种切合现代公司要求的新的三会一层的有效的民主治理结构,突破权力敬重。
第四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治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即让企业治理者勤恳地守护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守护好职工、企业和国家利益。这需要给企业经营治理者设计一个制度框架,让他没空子可钻,又有任务,有责任,有监督,有约束,同时把他的利益和国有企业的生长统一起来。首先要研究国有企业经营治理者的人格需求,满足他的物质欲望和精神诉求。要建立一个经营治理所得与经营治理能力投入相匹配的薪酬水平:一是推广年薪制。即基本薪酬+奖励薪酬,让他的经营结果、经营努力和最后回报相一致。二是推进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让他感受到现在的努力跟恒久的收益间的关联性,更为关注企业的恒久利益。另外还应关注国企老板退休后的待遇问题。
总之,完善从国有企业结构调解,到国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调解,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调解,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四位一体建设,国有企业才华真正成为最坚强、最有力、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经济基础。
记者:现在国企革新还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国企内部如何分派,这是社会普遍很是关注的,对此您怎么看?
韩保江:国企内部的分派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的利润,特别是借垄断力量获取的逾额利润的分派问题。因为国有资本的主体是全民,国有企业的资本利润应回报社会,实现普惠性,通过国企和财务部分的预算关系,提高利润上缴的比例,提高公共财务的效劳能力,给老黎民带来真正的福利。二是企业内部经营治理者和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分派关系。为了调动经营治理者的积极性实行了年薪制,但职工收入也要和企业生长统一起来,把职工的孝敬、收入和企业的生长挂钩。职工的人为应与经济生长的速度、通货膨胀挂钩。另外要特别重视企业内部正式工和农民工之间的分派关系。只有这些分派关系都协调好了,才华使各主体和谐共处。
�。ū疚恼抡�6月25日《学习时报》 记者: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