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环球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范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中国梦孝敬力量

经济日报:优势互补的整合思路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量:

宣布时间:2016-11-18

去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革新的指导意见》宣布,国企革新总体计划正式落地,开启了国企革新新的篇章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解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解与重组事情作出安排,国有企业进入新一轮的革新轨道 。

在革新的征途中,兼并重组无疑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而在此前兼并重组的探索中,“强强联合”的思路又占据了比较明显的主导 。这一思路主要是将行业内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国有企业“合并同类项”,从而制止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互补效应 。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的优势是很是明显的 。

而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的重组则提供了一个差别的思路——“优势互补” 。两家企业均对工业链的补全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也就是说,二者的重组是基于对工业链的完善进行的 。在谈及整个兼并重组的思路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卖力人并没有太多考虑所谓“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或者说,“合并同类项”仅仅是兼并重组带来的特别收益,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两家企业在工业链差别环节的优势整合到一起,实现全工业链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 。

值得注意的是,优势互补的前提是整合后的有机融合 。而基于全世界规模内企业兼并重组的经验教训来看,实现有机融合仍是焦点难题,融合失败则往往是各方面利益矛盾难以和谐的结果 。这意味着,资本上的合并仅仅是兼并重组的开端,而真正重要的是将企颐魅战略、治理、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新一轮的优化配置 。

以2007年至2011年间的钢铁行业国企兼并重组大潮为例,经过较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不少企业的产能均有实质性的扩大,形成了行业内的“巨无霸”企业 。如宝钢重组八钢、韶钢,武钢重组昆钢、柳钢,首钢重组水钢、长钢、通钢,以及鞍山钢铁集团与攀钢重组,这些重组都一经描绘了“强强联合、互补增效”美好蓝图,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兼”而不“并”、“整”而不“合”还或多或少地保存 。

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许多,好比,受经营者治理体制和业绩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国企在制定企业生长计划、生长目标时,经常把如何做大规模、做多利润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至于增加的利润究竟有几多是来自新技术的泛起、新产品的推出,则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也正因如此,此前许多国企兼并重组都走的是规模扩张之路,即通过收购、兼并其他所有制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等,使企业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结果,企业规模确实是扩大了,但焦点竞争力有没有提升,提升了几多却是纷歧定的 。

显然,在新一轮国企革新中,规模扩张的老路是不可再走了,做强必须取代做大成为革新的最高目标 。在这一历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效率与公正并重的原则是要点之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凭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则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要点之二 。从这一点上看,国企兼并重组的门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TOP
网站地图